成虫:
体长6-8.5毫米,全体褐色。
卵:
黄绿色,半透明,椭圆形,长1.5~2,0毫米。
幼虫:
初龄时黄绿色;老龄时黄色,半透明。体长18- 20毫米;胸足3对,腹足7对,腹足较一般幼虫多两对,这是叶蜂类害虫的一个特征。
蛹:
幼虫在土内泥茧中化蛹,泥茧长约10毫米,宽约 6毫米。茧的颜色随泥土颜色而变化。
2、生活习性:
江西萍乡1年1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。成虫趋光性弱,傍晚及黎明栖于枝丫处,夜间躲入叶背。成虫产卵于萌动的芽内。产卵时,雌蜂锯破芽苞,将卵用粘液沾于芽内第3-5片嫩叶的正面,每芽产卵2-5粒。幼虫有假死性。
3、发生规律:
发生规律:一年发生1~4代,以卵或幼虫在茧内越冬(有的在土内越冬)。不同种类,其发生规律各异。如:樟叶蜂一年发生2~4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。年3月中、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,3月底老熟入土结茧化蛹;4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大量出现,4月底入土;第三代幼虫5月中旬出现,6月上旬前后入土;第四代幼虫6月下旬开始为害,由于发生期不整齐,幼虫期可延迟至7月底8月初,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越冬。成虫交尾后即可产卵,每次产卵一粒于嫩叶内。卵经3~5天孵化,幼虫常聚集在一起取食。幼虫共4龄,经15~30天老熟幼虫入土结茧,2~3天后化蛹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用幼虫的集中性及假死性,在3龄后,用塑料布摊在树下,摇落幼虫进行人工捕杀。
(2)结合冬季垦复茶山,挖出叶蜂蛹,任其暴露冻死或让天敌捕杀。
(3)在幼虫爬出芽苞后,每亩用2.5%溴氰菊酯5000倍液喷杀。
(4)根据幼虫喜群居的习性,于4、5、6月间幼虫为害期,组织人力直接捕杀,或用竹竿击落幼虫(3龄前有效)
(5)在老熟幼虫结茧化蛹期摘除茧蛹集中烧毁(樟叶蜂等在土内结茧越冬的可人工挖掘越冬茧蛹),或于冬闲时摘除有卵块的树叶,均可收到一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