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林36号

(一)基本信息:
种名:,油茶
良种中文名:常林36号
英文名:Came11ia oleifra “Changlin36”
土名:茶子树,油茶树,白花树
认定编号:2010第075号
品种类别:油茶
原产地:湖南常德,
选育地:鼎城区长茅岭乡花莲冲村,
选育单位:常德市林科所,
选育过程:在选育地建立收集圃,筛选参试无性系。选育材料以本地优树为主,外地引进优树为辅。通过调查、观测,筛选出优树80株,并从邻近省、市引进优树68株,进行高接换冠,建立收集圃;依据1988~1991年连续4年的产量,凡平均每亩产茶油量达40kg以上者,共35个无性系,作为田间评比试验的参试无性系。进行田间试验,评选优良无性系。将筛选出的35个无性系进行田间评比试验,以收集圃中略高于优树均值的常林50号无性系为对照,采用相关分析、回归分析、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,以2005~2008年连续4年的平均株产及果实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,结合各无性系的抗逆性等观察、测定,评选出5个优良无性系。
选育年份:1982~2008年
(二)植物学特征
成年树体高达4~6米,一般3~4米,树形开张、半开张,冠幅一般3~5米,单叶互生,叶披针形,革质,边缘有细锯齿,正面暗绿色,背面淡绿色,长3-5.5厘米,宽2.5~3厘米,花顶生或腋生,两性花,白色,直径6~8.5厘米,5瓣,花瓣倒卵形,顶端常2裂,花丝102~118枚,长14~17mm,柱头长10~11mm,3裂。蒴果球形、扁圆形、橄榄形,直径2~4厘米,果瓣厚而木质化,内含种子,果较大,果高约2~4厘米,果径1~2厘米,果较整齐,平均单果重13.8克,最大单果重21.2克,黄色,少微红,球形、近球形,果尾有4~5条皱纹,每果种子3~5粒,黑色,三角状,有光泽,抗性强,属寒露类型。
(三)经济性状
1、盛果期单株产果量:6.34㎏。亩产果量:585㎏,亩产籽量:221㎏,亩产出油量:68㎏,结实大年亩产果量625㎏,结实小年亩产果量473㎏,平均单果重13.8克,最大单果重21.2克,果皮厚3.33mm,鲜果出籽率42.00%,鲜籽百粒重84.17克,干出仁率67.83%,干仁出油率44.19%。
2、茶油品质:通过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含油量测定及油脂理化性质分析,鲜出籽率、干出籽率、干籽出仁率和干仁含油率较参试均值分别高出5.33%、5.33%、1.15%和3.61%,茶油色泽明亮清香,油酸含量78.17%,亚油酸含量5.79%,碘值83.51,皂化值196.41,酸价0.53,折光指数1.4683。
(四)生物学特性
灌木或中乔木;嫩枝有粗毛。叶革质,椭圆形,长圆形或倒卵形,先端尖而有钝头,有时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,长5-7厘米,宽2-4厘米,有时较长,上面深绿色,发亮,中脉有粗毛或柔毛,下面浅绿色,无毛或中脉有长毛,侧脉在上面能见,在下面不很明显,边缘有细锯齿,有时具钝齿,叶柄长4-8毫米,有粗毛。花顶生,近于无柄,苞片与萼片约10片,由外向内逐渐增大,阔卵形,长3-12毫米,背面有贴紧柔毛或绢毛,花后脱落,花瓣白色,5-7片,倒卵形,长2.5-3厘米,宽1-2厘米,有时较短或更长,先端凹入或2裂,基部狭窄,近于离生,背面有丝毛,至少在最外侧有丝毛;雄蕊长1-1.5厘米,外侧雄蕊仅基部略连生,偶有花丝管长达7毫米的,无毛,花药黄色,背部着生;子房有黄长毛,3-5室,花柱长约1厘米,无毛,先端不同程度3裂。蒴果球形或卵圆形,直径2-4厘米,3室或1室,3爿或2爿裂开,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,果爿厚3-5毫米,木质,中轴粗厚;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长3-5毫米,粗大,有环状短节。花期冬春间。
(五)适应性及栽培特点
1、适应性:适应性强,在普通油茶分布区域内的红壤、黄壤,PH值4.5~6.5之间的酸性、微酸性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结实。
2、栽培特点:
(1)、造林地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,适地适树。
(2)、提前整地,施足基肥。为防止水土流失,要采用水平梯土撩壕整地。
(3)、栽植时间以2月~3月上旬为佳:栽植密度要据立地条件、土壤肥力、经营水平而定。
(4)、幼林:栽培时紧,施足水、根舒,套种农作物;成林:穴抚、施肥、抗旱等。
(六)该良种典型识别特征
叶片较小,大小均匀整齐,叶片多披针形,果实较霜降果小。
联系人

联系人:张女士

电话:0736-7728618

邮件:691339610@qq.com

地址: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柳叶大道1113号